c
盆式橡胶支座是钢构件与橡胶组合而成的新型桥梁支座,与同类的其它型号盆式支座和铸钢辊轴支座相比,具有承载能力大、水平位移量大、转动灵活等特点,且重量轻,结构紧凑,构造简单,建筑高度低,加工制造方便,节省钢材,降低造价等优点,是适宜于大垮桥梁使用的较理想的支座。本系列支座目前承载力为31个级别,承载0.8MN-60MN,能满足大型桥梁建造的需要。 本标准系列中,固定支座在各方向和单向活动支座非滑移方向的水平承载力均不小于支座坚向承载力的10%。抗震型支座水平承载力不小于支座坚向承载力的20%。 支座转动角度不小于0.02rad. 加5201硅脂润滑后,常温型活动支座设计摩阻系数较小取0.03. 加5201硅脂润滑后,耐寒型活动支座设计摩阻系数较小取0.06。 桥梁橡胶支座的布置 桥梁橡胶支座的布置主要和桥梁的结构形式有关。通常在布置支座时需要考虑以下的基本原则: (1)上部结构是空间结构时,橡胶支座应能同时适应桥梁顺桥向(X方向)和横桥向(Y方向)的变形; (2)橡胶支座**能**的传递垂直和水平反力; (3)橡胶支座应使由于梁体变形所产生的纵向位移、横向位移和纵、横向转角应尽可能不受约束; (4)铁路桥梁通常**在每联梁体上设置一个固定支座; (5)当桥梁位于坡道上,固定支座一般应设在下坡方向的桥台上 (6)当桥梁位于平坡上,固定支座宜设在主要行车方向的前端桥台上; (7)固定支座宜设置在具有较大支座反力的地方; (8)在同一桥墩上的几个支座应具有相近的转动刚度; (9)连续梁可能发生支座沉陷时,应考虑制作高度调整的可能性。 总之,桥梁支座的布置原则是既要便于传递支座反力,又要使支座能充分适应梁体的自由变形。 盆式橡胶支座是国外50年代末开发的一种新型桥梁支座。它是用设置在钢盆中的橡胶板承压和转动,用聚板和不锈钢板之间的平面滑动来适应桥梁的一要求。该支座是1959年由西德研制成功的,并于1962年在的过的Wiesbaden——Schierstein之间跨莱茵河的高速公路B42号桥上使用,至今运营良好。目前,德、英、西班牙等国均有专门生产厂家生产盆式橡胶支座,支座设计反力从1~50mn。目前世界上使用盆式橡胶支座的较大吨位达到106.5MN,位于西德卡尔斯鲁跨莱茵河的斜拉桥上。日本于1976年编制了0.5~5MN盆式支座的设计标准。我国*科学研究院自1975年起对盆式橡胶支座的各项性能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设计成红水河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斜拉桥用的9MN和2.5MN的盆式橡胶支座,在1979年通过*技术鉴定。公路部门于1977年在泺河公路桥上采用了2NM盆式橡胶支座。目前盆式橡胶支座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公路、铁路大跨桥梁上,并已经成为公路、铁路桥梁上较主要的制作型式。各设计研究单位已经分别设计了TPZ/GPZ/SY—i和QPZ等系列盆式橡胶支座,支座设计反力为1~50MN,制作使用较大吨位为铁路桥27.5MN;公路桥40NM。 联系人:刘经理 联系电话: Q 电子邮箱:1748163353@ 盆式橡胶支座 盆式橡胶支座的结构原理是安置于密封钢盆中的橡胶块,在三向受力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反力,承受桥梁的垂直荷载,同时,利用橡胶的弹性,满足梁端的转动,通过焊接在上座板上的不锈钢板与聚的自由滑移,完成桥梁上部构造的水平位移。本系列产品具有结构合理,承载能力大,变形小,水平位移量大,转动灵活,并有良好的缓冲性能,是建筑连续式桥梁的较佳支座,